Monday, June 11, 2007

我們的孩子


window of opportunity.
Originally uploaded by theshanghaieye.


那晚開會,說起堂區的青年了無生氣,討論要怎樣幫助他們,增加他們對堂區的歸屬感。我一直深信我們的孩子、青年是很有潛質的,他們有我們預料不到的思維和洞見。今日讀一篇有關成功大學的報導,無論是成大校長賴明詔院士,還是我所敬仰的龍應台教授,也說出類似的話來,這在在增加了我對青年一代的信心,還有是,對教育工作者的祈盼。

在成大思沙龍講座開幕禮上,校長賴明詔院士指出,成大的教學理念是培養具有人文素養、跨領域知識、有國際觀,及具備好品格的未來領導人才,達到人文與科技並重。思沙龍正代表社會的新思維,代表一股文化的脈動,讓學生重新思考自己的作為,思考未來想做什麼樣的人。

龍應台教授認為,思沙龍的特點是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問題、處理議題、以及完成手冊的編製等等,由「從做中學」的過程去學習處理事情的能力。她並不相信「學生是草莓族」的說法,並指他們是由我們這一代成人所造成的,關鍵就在於我們給了他們多少機會,對他們提出多大的刺激。以教授的經驗是我們認為他們會長多高就有多高,我們認為他們有多矮就有多矮,所以若說學生是草莓族,那可能是我們自己太狹隘罷了。而作為師長的,能夠做的不可能是把知識放到學生的腦中,而是幫忙打開一扇一扇的窗,讓學生自己探出去

當我們在堂區擔任青年牧民工作,是否可以借用他們的觀點與角度,為我們教會的新青年,打開一扇一扇的窗,給他們機會去發展探索,走出一條跟隨基督的光明之道。

首場成大思沙龍講座成大新聞電子報,2007年5月31日。

No comments:

www.flickr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