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May 04, 2009

五四青年節—九十年前中國先哲的振臂呼聲

今天是五四青年節,是屬於中國青年的重要日子。

九十年前,即1919年5月4日,北京學生在天安門呼喊「外爭主權、內除國賊」的口號,隨後引發起大型的學生運動。當時如陳獨秀、胡適、魯迅等先輩舉揚了愛國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旗幟,提倡民主與科學的精神,擺脫舊有的封建迷信,把新的思維制度引進到中國。

早於1915年9月15日,陳獨秀在《青年雜誌》發表《敬告青年》一文,指出「青年如初春,如朝日,如百卉之萌動,如利刃之新發放硎,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。」並期望「新鮮活潑之青年,有以自覺而奮鬥」,並能「發揮人間固有之智能,抉擇人間種種之思想」。這篇文章不僅奠定了五四運動「民主與科學」的精神,亦喚起當時新中國青年的心火,決以新的精神和態度去改變社會、推動國家。

及至1927年2月18日,魯迅於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小禮堂,發表一篇名為《無聲的中國》的演講,亦指出青年的重要,「……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。大膽地說話,勇敢地進行,忘掉了一切利害,推開古人,將自己的真心話發表出來。……只有真的聲音,才能感動中國的人和世界的人;必須有了真的聲音,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。」

當日青年發出的嘹亮聲音,其餘音是否仍縈繞在今日青年的耳際呢?而九十年後的今天,德先生(democracy)和賽先生(science)又是否成功植根於中國的土壤?埋藏在我們的心坎呢?

若論真正的民主和科學精神,便應該體現在其人文精神當中,即重視自由的思想、獨立的人格、批判的精神與開放的態度。而今日的教育,是否能有效將民主和科學灌輸給莘莘學子,讓青年能承接先輩的思想,體現真正的五四精神呢?

聖經中亦有提及青年:「少年人能疲倦困乏,青年人能失足跌倒;然而仰望上主的,必獲得新力量,必能振翼高飛有如兀鷹,疾馳而不困乏,奔走而不疲倦。(依四十30)」我等中國的公教青年,在這五四青年節,應特別思考自己的力量和使命,如何發揮智慧,運用思想,並在上主給予的力量下,能勇敢地說出真正的聲音,推動自己、社會、國家和世界,邁向完美。

No comments:

www.flickr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