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January 06, 2006

雅俗之間:流行曲與香港文化

《詩經》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,當中收納了自西周至春秋期間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。各篇都是可以合樂歌唱的,而《國風》更是各地方的土風歌謠;《雅》《頌》則是統治階級在特定場合所用的樂歌。[1]

在我看來,我們的流行曲跟《國風》有點相似,多多少少反映了社會的生活面貌,雖然少有反映人們所受的剝削壓迫,但仍能表達現代人,特別是青年人的心態,亦有人喜將流行曲與古典音樂相比,認為這是通俗文化,難登大雅之堂。然而,這並未能減退普羅巿民的熱愛之情,單看翻版下載者之猖獗就可見,大抵這正是流行曲與香港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地方。


香港公共圖書館與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(香港分會)合辦講座《雅俗之間:流行曲與香港文化》,這正好是一個良機,讓我們一起分享屬於我們的本土音樂。

講座分別有三個講題,分別是〈戰後本港粵語流行曲的歷史沿革〉、〈中文流行歌詞的文學性〉和〈唱片工業與音樂創作〉,由資深樂評人、著名填詞人、大學學者等擔任講者,從不同角度探討粵語流行曲的發展、填詞技巧、曲詞的文學性、對社會的影響,還有音樂工作業的性質與文化特色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[1]
游國恩等主篇:《中國文學史》,香港:中國圖書刊行社,1986年,26-41頁。

No comments:

www.flickr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