賈勝楓《Connecting Arts與藝術連線》。香港:am post,第42期,2007年6月,第13頁。
閱讀這段文字,讓我想起個人主義與家庭、狹小的家居、人際溝通、共融的關係。小時候,我指還在「父母專政」的時候,我們沒有甚麼個人主義的概念,特別是家境清貧,連想要甚麼玩具也不懂開口要,吃的穿的玩的都是父母的意思。直到現在羽翼已豐,才能甩掉父母的想法,全力的拼搏爭勝每一處自我控制的空間機會。
正由於香港寸金尺土,我的家只有200餘呎,可幸是現在只有二人共住,比起舊日最厲害的時候,有5個大人3個小孩共住,已經不可同日而語。這種相對狹小的空間,正是考驗人際溝通、相愛互讓的最佳場所。正如上文所述,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床舖、書架、甚至衣櫃,努力「呈現自己的格調、舖上自己的裝飾,然後自賞自嘆」。然而,我們的獨特構想還是不斷在滋長,慾望是侵佔其他可能的可供佔有的公共空間。最後,不期然便產生妥協(別人也有自己的美學與構想)、對立(不同類加上不協調的東西拼揍出奇妙的效果)、合作(各自在不同的公用領域進行設計)的後果。
人與人相處,不正面對相同的思想角力,只是,唯一有力量連結起這些妥協、對立、合作的,只有愛,因為愛讓我們願意包容和尊重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